神的旨意 The Will of God

每一个相信 神的人都希望知道 神的旨意。但有几种常见的错误导致我们不仅不能明白 神的旨意,并且也不知道 神的旨意的性质是什么。

第一种是把 神的旨意低俗化,视 神为偶像一般,人出于自己需要都可以来到神那里占卜,为生活中大小事上求个签。

第二种则是另一个极端,把 神的旨意神秘化,不可知化,似乎和我们平常的生活和我们的行为举止并没有直接关系,所以只要我们能够保持一些信仰上真理的正确性,只要不犯罪,我们做什么和如何做都无所谓。

第三种则是把 神的旨意律法化,以为 神在凡事上都设了具体规条,来限制人,并且人只有一种选择是正确的,一旦选错了,就是不符合 神的旨意,就会受损,不能蒙福。[……]

Read more 点击这里阅读全文

愿此生再无一气息,长过向你爱情

自从上个主日擘饼聚会,有一首诗歌就一直占据我的心中。甚愿分享这首诗歌。

有无数美好的诗歌,我并没有意思看到一个好的就拿来分享。但是这首诗歌实在特别。

在人类历史上,不乏诗歌天才,抒情高手。但这样一首诗歌,不要说与世俗的诗歌相比,就是在圣徒诗歌中,也是在另一个深层。在亚当所有子孙中,竟然有人能够从他的心里发出这样的诗歌(歌词和音乐同为器皿),这实在不禁让人惊奇,也一定让天使惊奇。

主耶稣上十字架受死,那时门徒中没有一个人明白他,更没有一个站在他一边。但他复活之后却得了一个国, 一个全新的天国,国中之民忽然明白他为众人所做的,是什么,又意味着什么,并因此能够发出像这首诗歌这样的感[……]

Read more 点击这里阅读全文

途中的见证

跟随途中的救主,让我们进入途中的见证。

说到见证,一般第一个反应是:“我们的见证“ 或 ”我们为主做见证”。 然而,跟随途中的救主,我们看见的是主自己的见证。一切见证的来源和根基,都是来自主耶稣自己的见证。主从上面来,向世界见证父,见证天上的事。

“我 实 实 在 在 的 告 诉 你 , 我 们 所 说 的 是 我 们 知 道 的 ; 我 们 所 见 证 的 是 我 们 见 过 的 ;”  约翰福音 3:11 。

然而, 主在福音书中最后的见证是:

“人 子 被 举 起 来 ,叫 一 切 信 的 人 在 他 里 面 得 永 生 。”  约翰福音 3:14-15。[……]

Read more 点击这里阅读全文

途中的救主

马太福音第9章,马可福音第5章和路加福音第8章都记了主耶稣救了一个12岁的闺女,和一个患血漏病12年的女人。三卷福音书里边都是把这两件事聚在一起的,因为是在同一天发生的,并且彼此关联。

患血漏病的女人是在耶稣去救那个闺女的路上得救的。她没有直接求主(她或许碍于面子,或许当时的情景下她根本就没有机会),主也没有直接对她伸手施行医治。

在路上,许多人簇拥耶稣,这些人其实大多都是看热闹的。但是被夹在人群中的却有一个人,就是这个患血漏症的女人, 她里边却有一样与众不同的东西,就是信心。对她来讲,拥挤群众的存在她可以置之度外,完全不顾,因为他们和她的生命无关。甚至她也不知道主耶稣往前去,是为[……]

Read more 点击这里阅读全文

行得忠心,行得好,行善

约翰三书是使徒约翰写给一位名叫该犹的圣徒的信。信中约翰称赞该犹心里存了真理,并且按照真理而行(约翰三书1:3)。约翰并称赞该犹所做证明了他的爱(1:6)。

有关该犹所做的,在约翰信中提到三个方面,行得忠心(do faithfully,1:5),行得好(do well,1:6),和行得善(do good,1:11)。

这三处的经文原文中用词带着极其明确的用意,可惜在翻译版本里边,尤其是中文翻译中没有完全显明出来。

行得忠心(do faithfully,1:5)

这里“忠心”希腊原文是  pistos ,就是 “信” 的形容词,或 “信实”,“真实可信的”,“有忠心的”。这个词的原[……]

Read more 点击这里阅读全文

盼望快快的见你

约翰三书和启示录是圣灵通过使徒约翰所留下给基督的教会的最后两份书信(犹大书在这两卷书之间,另有原因)。这两封书信都是约翰在年老的时候写的,是主最后的话,最后的叮嘱。主耶稣特意留下约翰,当其他的使徒都已经离开,地上的教会落在荒凉光景的时候,通过约翰向祂的教会说话。

就其最终性(finality),象征的代表性(symbolic representation) 和正式性来讲,启示录在这方面是显而易见也是众所周知的,但是约翰三书却常常被轻易认为是一封偶然的简单书信。

就约翰自己来讲,他在写约翰三书的时候可能是照着他当时的处境以及他与在地上的教会的关系的实际来写的,并不像他在写启示录的时候[……]

Read more 点击这里阅读全文

没有律法,罪是死的

罗马书第7章对许多人来讲,很可能是圣经中最难读的一章。但是明白这一章中的艰难是能够明白并进入下一章第8章中的荣耀的必要条件。

罗马书 7:8-9 “没有律法,罪是死的,我以前没有律法是活着的;但是诫命来到,罪又活了,我就死了。” 这句经文就是一个例子。亚当堕落,人犯罪是事实,为什么说没有律法时,罪是死的,我(罪人)却是活的?如果说 “我(罪人)是死的” 就好理解,但保罗却相反说 “罪是死的,我是活着的”,就让人困惑。

这个问题本身未必是那么重要,但是却涉及到一个非常重要的读经原则。

读经要避免将自己的理解陷于现有的感觉和对词汇的定义和理解上。语言是人用来沟通的工具。但 神用人[……]

Read more 点击这里阅读全文

圣灵和人的灵

人有灵。神的灵即圣灵和我们人的灵是什么样的关系?

说 “我们原来死了的灵又活过来了”,或说 “神又给了我们一个新的灵”,这两种说法到底哪一种对?

这些是很好也是很基本的问题,但真正与我们的生命有关,也是至关重要的,并不是一些抽象的层面,而是圣灵如何在人里面运行,实行拯救。而有关这个问题,最好的答案在罗马书第八章。

罗马书第八章是最着重详细描述圣灵如何在我们里面,通过与我们自己的灵工作,以拯救我们的一章经文。见罗马书第八章读经笔记

当我们说到 “灵”,无论是圣灵还是我们自己的灵,首先需要区分两个不同的方面,一个是位格,一个是功能(能力)。圣灵有位格也有功能,而我们自己的[……]

Read more 点击这里阅读全文

他必须上耶路撒冷去

主耶稣三次预先告诉门徒他必须上耶路撒冷去,受长老、祭司长、文士许多的苦,并且被杀,第叁日复活。

每次的场景和原因,都带着极深的属灵含义。

第一次是在马太福音第16章那里。门徒们首次承认耶稣是基督。何等重大的一个里程碑!但是,因为他们所认识的基督并不完全,他们并不知道基督在地上来为了什么。

所以主立即直截了当告诉他们他来的目的。以彼得为代表,门徒们当时听到的反应是完全震惊,甚至极力阻挡,以至于主向彼得讲了那句也许是门徒们所听到的主所讲的最严厉的话。

第二次是在马太福音第17章,主带门徒从变化山上下来。变化山上,是主在地上工作的转捩点。在那里,主耶稣的身体变化,他作为人子的[……]

Read more 点击这里阅读全文

应许、信心和律法

“凡以行律法为本的都是被咒诅的” (加拉太书3:10)。

“以行律法为本” 的原文直译:“靠律法的功效” (depend on the works of the law)。

加拉太书第3章,论到应许、信心和律法的关系。这一章的经文,无论我们对其内容的理解达到什么样的深度,都对于我们生命里的建造以及在信心中的行走有着极美好的功用。

但同时,对于有些严格苛求逻辑和理解的读经者,保罗在这一章里的一些论点反倒是难以理解的。

三章第10节那里,“凡以行律法为本的(靠律法之功效的)都是被咒诅的” 这一句经文就是一个例子。

常见的一个疑惑是,虽说我可以接受 “不能靠律法功效”[……]

Read more 点击这里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