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回、赎罪、赦罪 (Atonement, Redemption, and Forgiveness of sin) 

有关罪,神在基督里为我们所预备的是 挽回(Atonement)。这个挽回是完全的,概括性的。所有的祭,不仅为罪所献的祭,也包括燔祭,素祭,平安祭,都归结于挽回(Atonement),这是神对人与神之间关系的问题彻底的解决方案。

但从挽回(Atonement)带给我们的福音(好处)里边有两个方面,一个是罪得赎 (redemption),另一个是罪得赦免 (forgiveness),并有不同的含义。

圣经原文中,用了三个不同的词,在英文翻译中有体现(atonement, redemption, forgiveness),但在中文翻译中,在大多数上下文中未能区分 atonement 和 redemption,而是都翻译为 “赎罪”。我们对此需要有一个认识。首先要区分 atonement (挽回) 和 redemption (赎罪或救赎), 同时也要区分 redemption (赎罪)和 forgiveness (赦免)。

挽回(Atonement)是神拯救工作的总和或总结,而罪得赎(redemption) 和罪得赦免 (forgiveness) 则是拯救的两个方面的具体体现。

挽回(Atonement)

圣经中有一个关键词:

כָּפַר (kâphar)

这个词第一次出现是在创世纪6:14, 那里神吩咐挪亚造一只方舟,里外上松香。那里的动词 “抹” 就是这个词 כָּפַר (kâphar),而 “松香” 则是这个词的名词的意译。 这个词原文所强调的是功能,即 “遮盖”,而不是具体材料。

这个词在创世纪32:20再次出现,那里雅各在见到他哥哥以扫之前,心里说 “我藉着在我前头去的礼物解他的恨”,其中 “用礼物解他的恨” 这句话其实就是一个字,כָּפַר (kâphar)。如果说遮盖的意思在挪亚的方舟上还不够清楚的话,这里当彼此有仇恨的兄弟二人要相遇的时候,kâphar 即 “挽回” 的含义就已经显明。

圣经中最开始这两次的出现可以说是暗示。但之后这个词再一次出现,就直接进入了圣经的核心启示。 这是在出埃及记25:17,所出现的是一个复合词 כּפּרת (kappôreth),就是那放在约柜上的施恩座 (the mercy seat)。

约柜和施恩座的重要性,是众所周知的,无需在这里重复。但施恩座这个词如果直译的话,其实就是 “挽回座”。挽回就是施恩,施恩就是挽回。

之后,这个词在旧约里频繁出现, 都是特指 “挽回”, 成为整本圣经里边一个核心的概念, 因为这是神与人之间和好的基础。虽然所要的目的是和好,但神的话突出、反复的强调是挽回,就是要让人知道,人与神之间关系处在一个极不正常的状态,是一个让人焦虑的状态,因为预示着一个即将要来的难,实为灭顶之灾 (诺亚所遇的洪水,雅各要见恨他的哥哥)。在这个关系中,应该焦虑的是人,然而实际在那里操心并竭力要挽回的却是神。人的悖逆和无知,并神的慈爱和怜悯,尽显其中。

在英文圣经里这个词根据上下文被翻译为不同的词,主要是 atonement, 但也被翻译为 propitiation, reconciliation。 而在中文里则大多被翻译为 “救赎”,但在有些上下文中也被翻译为 “施恩”,或 “挽回”。

然而从整本圣经贯通看,这个核心的概念在神的思想里就是 “挽回”。 这是救恩的根基。

需要强调的是,耶和华给摩西有关圣所(会幕)的指示中,是从至圣所的约柜和挽回座(施恩座)开始的 (出埃及记25),之后才讲到圣所、外院、祭司,以及献祭。挽回是目的,献祭是道路,即通向目标的路。旧约圣经中所有的祭,不仅为罪所献的祭,也包括燔祭,素祭,平安祭,都归结于挽回(Atonement)。 这也正是这个词在旧约中频繁出现的原因,因为每当提到献祭的时候, 神的话主要强调这所献的祭是为了 挽回(Atonement)。在利未记里当神设立献祭的规则的时候是这样,之后在以色列的历史里,包括先知书,还是这样 (如: 以西结书45:15)。

所有的祭都是先献在祭坛上的。献上的时候,神的话总是强调这祭是作为挽回 (见利未记)。每当神看见在祭坛上的祭牲,祂的第一个思想,也是一贯的思想,就是挽回

但是每年有特别的祭,祭牲的血要被带入到至圣所。当带去的时候,神的话所说的还是挽回。最后到了至圣所的约柜那里,一切都终止在施恩座上,就是 “挽回座”,还是挽回。那里是神与人和好,关系修好的总结。

神的意念是何等深长的意念,神的心肠是何等慈爱的心肠。如果人以为神要人献祭就是祂想从人身上得点什么东西,这是对神何等样的误解!

到了新约,神在罗马书、希伯来书和约翰一书里对此给了我们一个极大的启示:

神设立耶稣做挽回祭,是凭着耶稣的血,借着人的信,要显明神的义。因为他用忍耐的心宽容人先时所犯的罪,好在今时显明他的义,使人知道他自己为义,也称信耶稣的人为义。” 罗马书3:25 

“柜上面有荣耀基路伯的影罩着施恩座。”  希伯来书9:5

“他。。。在神的事上成为慈悲忠信的大祭司,为百姓的罪献上挽回祭。” 希伯来书2:17

他为我们的罪做了挽回祭,不是单为我们的罪,也是为普天下人的罪。” 约翰一书2:2

“不是我们爱神,乃是神爱我们,差他的儿子为我们的罪做了挽回祭,这就是爱了。” 约翰一书4:10

极其重要的是,罗马书3:25 中的 挽回祭 希伯来书9:5中的 施恩座 原文是同一个词。实际上罗马书3:25 所强调的并不仅仅是献在祭坛上的祭,而是一切的祭最后在至圣所里的施恩座上的总结。

如果我们这样来读罗马书3:25,“神设立耶稣做施恩座。。。”,神的话明指在至圣所里的约柜,启示我们旧约时候的施恩座(实际是整个的约柜)正是耶稣自己。对于不认识耶稣的犹太人来讲,这个启示是非常震惊的。施恩座是以色列与神之间关系的根基,是在旧约时 (“先时”) 神能够容忍以色列所犯的罪的前提。犹太人对此是清楚的。然而他们对新约的启示却无法接受,认为是不可置信的。但无论他们是否明白并接受,神所设立的施恩座就是耶稣。

在旧约里的只是预表。到了新约,耶稣作为亚当子孙的救主,是所有人真正的施恩座,也是今时神能够容忍人所犯的罪的前提。

罗马书3:25这一节重要的经文,不仅仅不信主耶稣的人(包括犹太人)读不懂,甚至被许多基督徒误解。首先我们不常能看见那里的挽回祭实在指的就是旧约里的施恩座,在那句经文的前半句里是非常具体的,并不是一个跨越时间的概念,而后半句才跨越时间进入新约。前半句在旧约时间和空间里的定位,正是为后半句跨越到新约以及永远的铺垫。这个反差是神启示和工作的特征。反倒如果我们带着先入的宗教观念,分不清其中的反差和对照,就由此导致对这节经文的误解。有人解释说,人先前所犯的罪可以被容忍(赦免),但是现今却不能了。有人甚至更具体地说,一个人在信主之前所犯的罪可以被神容忍,但是信主之后却不能了。

然而神的话的意思是,先时 (旧约时) 神在耶稣里边容忍人的过犯,为的是今时 (新约时) 人能够看见并接受基督的义。这是神启示和工作的过程,有时间性,但同时也有极高的一贯性和一致性,因为无论是旧约还是新约,神能容忍人的罪都是靠着施恩座,即在耶稣基督里的恩典。

耶稣来到世上不是为了审判,而是为了拯救。

但是前面那种解释也并非完全不对,因为耶稣要再来,来的时候有审判。神的救赎有一个启示的阶段,一个执行的过程,也有一个最后的结局。

由于在中文圣经中,除了新约中的几段经文之外,挽回都被翻译为赎罪,导致我们会忽略 “挽回” 的总结性和根基性。 但罗马书3:25,希伯来书2:17,9:5,约翰一书2:2,4:10 那里,都合适的翻译为 “挽回祭”。 我们今日因为赎罪和赦免而感激神的时候,更加需要知道神心中的本意就是挽回,是为了和人修好关系。

赎罪(Redemption) 、赦免罪(Forgiveness of sin) 

挽回(Atonement)是神拯救心意的总结, 是完全的,概括性的。而挽回带给我们的好处(福音)里边有不同的具体方面,一个是罪得赎 (redemption),另一个是罪得赦免 (forgiveness),并各自有不同的含义。

“我们借这爱子的血得蒙救赎,过犯得以赦免” (以弗所书1:7)。

如果我们不留意的话,可能会觉得救赎和赦免是同一回事,只是不同的用词。然而当我们明白罪的真相,并且基督为我们所做的,就会看见这是两样不同的事。

赎罪(redemption)在本质上是司法性的(judicial),涉及到罪客观的本质。罪在本质上是一笔债,也是赎价,是客观的,无法用人的主观态度让它消失。相应的,赎罪就是把所需要的赎价真的付清了。

赦免在本质上则是关系性的 (relational), 涉及到当事人双方主观的心态,也涉及到他主观经历的位置。

赎罪的结果是一个人在司法上被宣告无罪;而赦免的结果则是一个人实际从监牢里被放出来。 得救的人两方面都需要。一个人若还没有被宣告无罪,却想从监牢里被放出来,是不合理的 (如果被放出来的话,也是不合法的); 但如果一个人已经被宣告无罪,但却仍然在监牢里, 他的状态尽管在司法上已经改变了,但是在生活上并没有改变.

正是这个原因,神在旧约利未记里用两只公山羊来表达给我们预备的救恩。

两只公山羊

在利未记第16章中,耶和华晓谕摩西告诉大祭司亚伦所献的祭中,出现两只公山羊。其中第二只公羊被归与阿撒泻勒。这只羊的目的常常使读经的人困惑。

“要从以色列会众取两隻公山羊为赎罪祭,。。。把两隻公山羊安置在会幕门口、耶和华面前,为那两隻羊拈阄,一阄归与耶和华,一阄归与阿撒泻勒。 亚伦要把那拈阄归与耶和华的羊献为赎罪祭,但那拈阄归与阿撒泻勒的羊要活着安置在耶和华面前,用以赎罪,打发人送到旷野去,归与阿撒泻勒。” 利未记 16:5-10。

首先,需要意识到利未记16章中献祭的背景。那里不是每日或平常所献的祭,而是在亚伦和他的儿子们承接圣职满了七天之后的第八日,那天发生了亚伦的两个儿子因私自献凡火被耶和华击杀之后,耶和华晓谕摩西的祭。要注意到那日的祭,即使是第一只为百姓赎罪而献给耶和华的公山羊,也是不同寻常的,因为那只公山羊的血被带入幔子内,和为亚伦和他本家赎罪的公牛的血一样 (利未记 16:15)。这和利未记第四章所吩咐的平常作为赎罪祭的祭牲不同。在那里,公牛的血只是带到会幕,对着圣所的幔子弹七次,而公山羊和母山羊的血则只是沾一些抹在祭坛四角上,其余的都倒在坛的脚那里。

利未记第16章那里特别的献祭,后来成为一年才只有一次的赎罪日的祭,因此有着特殊的含义。实际上,在 神眼中,对以色列献祭的定规,一年代表着人在 神面前蒙恩得救全部的历史,只是这个历史的代表在以色列的经历中每年都重复一次,每年都是相同的含义。

因此在预表的意义上, 利未记第16章那里所献的祭,在实质上只有一次,没有第二次。

在明白这些背景的前提下,我们才能看清这两只羊所代表的意义。

在利未记中的两只公山羊,都是为罪所献祭(sin offering)。这在利未记16:5节中,两只公山羊刚被取的时候就定义的。由于中文的限制我们把所有为罪所献都称为赎罪祭。所有为罪所献的祭都有一个共同的要点,就是祭牲要接受神对罪的审判和惩罚。然而神对罪的惩罚却有两个方面,第一是死,第二是离弃。在平常的献祭里边,这两样是不分的。然而在赎罪日那个特别的日子,神却特意用两只山羊分别表达这两层不同的意思。

第一只是为百姓罪的,其血被大祭司一起被带到至圣所,弹在施恩宝座上。这代表赎罪终极的、客观的永久含义。在基督里,这是圣徒在天上的位置,是圣徒在基督里边,一同坐在天上。

这是以弗所书的光景。

第二只公山羊是罪的,被带到旷野无人居住之地,既不再留在 神的眼前也不再留在人的眼前。我们的罪被赦免了,被神忘了,也不被人关注。这是关乎我们在地上生活的实际问题。虽然我们的罪已经被赦免,虽然,从教会整体的意义上,我们已经与基督一同坐在天上,但我们今天每个人还是活在地上。

这第二只羊,一方面让我们知道我们虽然罪已得赦免但我们的肉身还是罪人,另一方面却是为了让我们的罪不活在我们眼前、不把我们绑住、如在旷野的可怕幽灵阿撒泻勒一样缠着我们。这只羊为的是让基督住在我们里边,驱散罪魔的阴影,胜过罪魔的势力。

这是歌罗西书的光景。

神在基督里全备的救恩。

被送走、被误解的公山羊

正是这只担罪的羊,常常被误解。相对来讲,我们比较容易明白赎罪的大道理,也感激为我们赎罪的羊,但我们会常常误解这只担罪的羊。那只羊是被送到旷野的。那是一只可怜的羊。他被流放到旷野,没有同伴,没有供给,没有遮盖,没有同情。他要在完全的孤独中死去。他是被抛弃的,因为他身上背负着罪,神因此掩面不看他。

常常,基督徒们习惯了一些宗教的语言,甚至会把 “背负罪” 这样有无限重量的话宗教化,浪漫化,轻描淡写。 岂不知罪的可怕和罪与神的隔绝!那是一种关系绝对的断绝。他被拒绝,他被离弃。

唯有在十字架上的主耶稣,明白也真正经历那只负罪的羊的经历。

“我的神,我的神,为什么离弃我?”  (马太福音 27:46;马可福音 15:34)

他背负我们的罪,不仅仅要为我们付上完全的赎价 (第一只羊),好让公义的神能够接受我们,他还要被父神抛弃,背负我们的罪到无人之境,被神弃绝。 这一切都是基督在十字架上所经历的。

在每只羊的身上,都有两个不同的角色。一是承担罪的主,二是我们这些得到益处的罪人。对这两个不同角色的混淆,是我们对神的话和神的工作误解的一个重要原因。

由于我们的罪被赎,我们才成为义人;而由于我们的罪被带走、被遗忘,我们才得了平安。

关于这第二只山羊,有一种对利未记第16章的解释说,那山羊被释放了,它得了好处,因为它得了自由;那只羊代表着我们,所以我们也得了自由。

但这是一种不准确的解释,甚至是误解。那只山羊没有得自由。他代表罪,被拒绝了,被抛弃了,被遗忘了。那是主为拯救我们在十字架上所取的位置。

注意在利未记16:10 那里说的,是将第二只羊 “用以赎罪”,并不是有些解释所说是第一只羊为第二只羊赎罪。

两只羊都代表主耶稣。两只羊都是替罪,但遭受到罪的刑罚的不同方面。

然而,正是因为他所遭受的损失,我们在基督里才得了自由。这乍一听似乎是一个悖论,但这正是在基督里救恩的根本原理。救恩从来都是一个悖论,并不是因为救恩本身自相矛盾,而是因为救恩涉及到两个绝对相反的角色,一是无罪、全然圣洁却做出全部牺牲的主,二是我们这些由此得了益处的罪人。

罪人的自由从何而来? 是从复活的基督来。人得了自由,是因为他在复活的基督里。是主胜过了罪,并胜过了死,赢得的真正自由,才白白赐给我们。 如果一个人不在复活的基督里,却以为他就像那只被释放(实际是流放)的山羊一样,到了旷野却以为得了自由,那是何等的愚昧!

岂不知人的自我就是旧生命。在这被罪玷污的世界,对于一个罪人的旧生命来讲,正如旷野,罪人在其中,开始时以为可以自由行走,但最终却发现只是死路一条,并且要在孤独中死去,死在罪恶过犯中。

如果一个人不在基督里,以为靠着一些宗教的理学,在旷野(世界)里可以找到他自我中心的所谓自由,他最终会彻底惊恐和失望。

在基督徒中,这种颠倒性的误解并不少见,以为相信耶稣就是借着一个宗教的托词,可以把人释放在人的自我里边 (而不是从人的自我里边被释放出来),得自由。虽然公开明确这样主张的人并不多,但是在实际上受这种思想的影响是普遍的。追溯西方历史,就会发现这正是自由派思想的根源。先从曲解在基督里的自由开始,渐渐就落到肉体的放纵,最后甚至会与神为敌。

但当我们看见了可怜的第二只山羊真正所遭受的,就只能加倍感谢我们的主,是他亲自担当了罪的孤独和可怜,为的正是让我们不遭受同样的离弃,孤独和可怜。那只羊被归给了阿撒泻勒 ,但正是靠着那只羊的替代,我们却不归给阿撒泻勒 ,而是归给了爱我们的主。

我们从此就在新生命里边紧紧跟随主。主战胜了罪和死。在复活的基督里边是迦南美地,不再是旷野。这是我们的新地位。在基督里 (in Christ)才是我们真正的自由。

你在基督里吗?

Print Friendly, PDF &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