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大尼是靠近耶路撒冷的一个村子。那里有一个家,拉撒路,马大和玛利亚。他们和主有一个特别亲爱的关系,他们的故事我们都熟悉。那里成了主耶稣最爱去的地方。主去耶路撒冷时,常常不住在城里,却会到伯大尼。
一个像伯大尼的聚会,是一个合主心意的聚会。
然而当我们刻意想成为伯大尼时,却有可能不小心会落入一种相反的情景。
如果我们一味地强调某种规范,某种样式,某种 “我们之不同”, 甚至几乎是享受地强调 “别人之失落”,我们不是邀请主来,而是把主拒之门外。[……]
伯大尼是靠近耶路撒冷的一个村子。那里有一个家,拉撒路,马大和玛利亚。他们和主有一个特别亲爱的关系,他们的故事我们都熟悉。那里成了主耶稣最爱去的地方。主去耶路撒冷时,常常不住在城里,却会到伯大尼。
一个像伯大尼的聚会,是一个合主心意的聚会。
然而当我们刻意想成为伯大尼时,却有可能不小心会落入一种相反的情景。
如果我们一味地强调某种规范,某种样式,某种 “我们之不同”, 甚至几乎是享受地强调 “别人之失落”,我们不是邀请主来,而是把主拒之门外。[……]
“教会都得平安,被建立;凡事敬畏主,蒙圣灵的安慰,人数就增多了。” (Acts 9:31)。
由于中文不习惯使用从句,把其中一个很宝贵的意思丢了。如果直译的话,就是:
“众人都在对主的敬畏和圣灵的安慰中行走(walking),教会就得平安,被建立,人数就增多了。”
一是 “对主的敬畏“, 二是 “圣灵的安慰”, 是我们行(walking)在其中的两个基本条件,而 “得平安,被建立,人数就增多” 则是具体蒙福的表现。
感谢主,无论在何处,只要看到 神的儿女表现出对主的敬畏 (知道 神在上,也在他们的历史中,也盼望在他们未来里),并表现出圣灵的安慰(蒙福并感恩的心),都是一个美好光景。[……]
这些年学到一件事,就是道理的开启虽然是必要,但却和属灵的实际不仅不是一回事,而且不小心反倒会直接带来超乎寻常的攻击和破坏。
神所要的是属灵的实际。仇敌的诡诈,恰恰在於,他可以通过人暗藏的骄傲,把最属灵的道理当成他可用的工具。
比如,殊不知,有些最强调反对 “尼哥拉党” 的聚会,最后不仅不能脱开尼哥拉党的行为,反倒成为 “超级尼哥拉党” ! (尼哥拉党就是在别人之上,居特别地位的“上品基督徒阶级”,启2:6, 15。)[……]
我在二十多岁时才认识主耶稣基督。
想起从小的日子,我禁不住在心里问主说,主啊,回想我这一生,为什么我从来都没有受到过身边那为父的栽培呢? 好像我所得的都要费比别人大很多的努力,得全靠自己,还要绕更多的弯,才能获得。
我小时候是自己在野地里到处乱跑长大的。这不怨父母,因为那个时候的生长环境就是如此,好像安全无忧,自由自在,充满童趣。
在那个不认识 神的时代和社会,父母除了给孩子们提供生活基本所需,并没有太多可以再给的。所以我从小没有领受过太多智慧的栽培。
在学校里,从小学到研究生,也不觉得曾遇到一位让我很敬仰的老师,给我很多豁然开朗的启迪。似乎一切都是我用力自己琢磨。
信主之后,刚刚有[……]
我们在地上的动作,基本可以用两个字概括,一是 “来”, 二是 “去”, 两个都是主的命令。
“。。。对这个说:去!他就去;对那个说:来!他就来。。。” 路加福音7:8。
“你来!我要差你往。。。” 使徒行传7:34。
“。。。各处的教会都在对主敬畏中去,在圣灵的安慰中被建立, 人数就增多了。” 使徒行传9:31 (中文直译)。
新约希腊原文中的一个字 “poreuomai”,英文中常被译为“go”(而中文翻译为 “去“)。 但在行传9:31中,英文的翻译一般是 “walking (行走)”, 而中文和合本中则可能因为不好翻译就把这个动词略去了。
然而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动词。即使是英[……]
吃饭时,饭桌上可用的有两种辣椒。一种实在是辣!一点没有香味,干辣、机械地辣,也不知道哪来的这种辣味。我怀疑里面放的是一种人工“辣素”,并非辣椒原味。另一种则是瓶装的加工成品,很香,也不知道那香味从哪里来,怀疑是人工味精或是别的什麽未知物。
这让我怀念小时候吃的那个天然的辣椒,辣而又香,并且香辣浑然一体,完全来自辣椒本身。
这各样的辣椒真像是这地上各种的真理教导。有的很干很苦,表面是纯,其实也未必,有可能是专门人工製造的”辣素”,为的就是让 “怕不辣族”能夸口。有的则是完全照著人的平常喜好加工的,靠的都是 “人工香料”,长期对身体有害。
但从 神来的真理,犹如最好的天然辣椒,香辣可口,纯[……]
加拉太书在基督的教会早期脱离犹太教的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在属灵的含义上可以说是一部圣灵亲自发表的 “独立宣言”。 我们今天得享在基督里的自由,要感谢圣灵藉著使徒保罗所写给祂教会的这封信。
但这次再读加拉太书,我看到的不是那个大图,而是稍稍有点身临其境的感觉。
一是我被放在了加拉太人的位置来看,我有一种劫后余生, “好险哪!” 的感觉。而我过去总暗暗觉得加拉太人实在太笨,我不是。
二是我也被放在了那些来搅扰加拉太人的犹太基督徒的位置来看,我有一种害怕“那就是我”的感觉。而我过去总觉得这些人太坏,我不是。
无论是被搅扰的,还是搅扰人的,他们心中被引发的主要机关,并非无知,而[……]
在属灵真理的追求中,人有可能会犯一个先入之见的错误,即不知不觉把自己放在那写信给教会的使徒的位置,来看别人和教会。结果,当明白一个道理后,就形成一种说法,不知不觉会以为己有,暗中享受那个差异化带来的优越感,到一个地步,会先入地假设别人一定都不明白,他们最好从我的说法里学点什么。
实际上,我们众人的位置今天都是在读信的位置,不是写信的位置。并且主给祂的教会只有一个保罗,藉着主给他的直接启示,作为解释基督的独特器皿。今天我们众人都在圣灵之下,来领受。
当然,并不是说每个人的恩赐都一样,无需被人教导。 基督身体的一个功能,就是肢体彼此建立,其中包括教导和学习。但任何的教导,如果达到的效果(无论是[……]
“原来在基督耶稣里,受割礼不受割礼全无功效,唯有信心藉着爱发生功效。(直译)加5:6。
“他们那些受割礼的,连自己也不守律法;他们愿意你们受割礼,不过要藉著你们的肉体夸口。” 加6:13。
加拉太的弟兄姊妹们所遇到的,其实是一件很难的事。有从耶路撒冷来的有权威的人(很可能是称由雅各那里来的),对他们的救恩和属灵光景显出极大的关心,要让他们行犹太人的规矩(以割礼为首)。他们就动了心。
我们今天也许觉得加拉太人很笨,竟然看不出那个要求的错误。但实际上,想想他们所经历的,对照我们今天的经历,我们也不要夸口。来到他们中间的,是从耶路撒冷来的“超级信徒”,显得极为敬虔,又有属灵权威。并且他们来,[……]
“我以我的良人为一棵凤仙,在隐基底葡萄园中。” (歌1:14)
这是雅歌中的新娘所用的许多比喻之一,来表达她的良人在她眼中的宝贵价值。新娘是如此爱她的新郎,他在她心里是如此宝贵,她找世上最美好的来比喻也还嫌不够。
新娘先说,“我以我的良人为一袋没药,常在我怀中。” (歌1:13) 又紧跟著说 “我以我的良人为一棵凤仙,在隐基底葡萄园中。” (歌1:14)
无论是怀中的没药,还是葡萄园中的凤仙,都说出新娘和新郎之间的特殊关系,以及新郎在新娘心中的特殊价值。
没药强调的是其贴近胸怀的气息和专一(devotion);而凤仙(Kopher)强调的是其独特价值。原文 “Ko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