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得

士师时代是一个羞耻悲惨可怕的时代。那时代士师辈出,并不是那个时代的荣耀,而恰恰是 神怜悯的见证,是那个时代败坏的反证。但就在那个时代,却同时发生了另一个故事: 路得 (Ruth)。

路得之美,无以言表!士师时代有多恶,路得的美还远超其恶。 她的故事,是基督的教会的故事;她的美德也是基督的教会的美德。路得美,不只是她的美好信心,她的忠诚美德,而更是因为路得是一个新的起点,从那个点再往前,最终指向大卫(路得和波阿斯生俄备得; 俄备得生耶西;耶西生大卫 – 路得记 4:21-22 ) ,以色列的国,以色列的王。

表面看,那个美好结局是 神对路得的嘉奖;但更深里看,是 神藉着路得这个器皿,给以色列[……]

Read more 点击这里阅读全文

爱和恩赐

「你们要切切的求那更大的恩赐。我现今把最妙的道指示你们。」林前12:31。

哥林多前书12、13、14章,尤其是13章,是基督徒最熟悉也最喜爱的章节之列。使徒保罗在12章讲各种恩赐,14章接着讲恩赐,但却在中间插入13章,论到爱。这爱篇,是一个超乎寻常的诗篇,其中对爱的定义,和世人所说的爱不同。这绝不是对一种叫做“爱”的情感的文学歌颂。这是对 神性情的刻画,是对基督美德的颂歌。

爱和其它各种恩赐是什么关系呢?

首先,要注意到使徒保罗没有说 “我现今把最好的恩赐指示你们,” 而是说,「我现今把最妙的指示你们。」 这里的 “道” 原文是ὁδός (hodos), 就是 “道路” 的意思[……]

Read more 点击这里阅读全文

“为神站住” 和 “靠神站住”

“为神站住”和 “靠神站住”,表面上是两种不同的境界,但在一个属神的人的实际生活里,可能无法区分。

亚伯兰当初离开吾珥到迦南地去,你说他是为神还是靠神?一个人,低贱的罪人而已,本来只能为自己(为别人时其实最终也是为自己),但他却听见了神的呼召,他就相信。这一信,虽然他开始还是为自己(因为他相信神,相信神的呼召是对自己的命运有好处),但他却和永生神的旨意就这样连在一起了,他就开始为着神。这就是他的命。

亚伯兰就这样往前走,走着走着,他的头从神所赐的福中抬起来,开始仰望那赐福的神自己,他前面的光显得越来越亮,他就变成了亚伯拉罕。他看到了神所应许的那座城,他就可以放下许多,直到后来他能把以撒献上[……]

Read more 点击这里阅读全文

你的迦南地是什么?

迦南美地是应许之地,对旧约时 神的选民以色列是如此,在预表上对新约时 神的选民基督徒也是。

基督徒都知道迦南地预表着基督的丰盛。我们像以色列人一样,离开埃及,过红海,穿旷野,过约旦河,到了迦南地,得享基督的丰盛。

有人问,既然迦南代表基督的丰盛,为什么迦南地却有仇敌占领呢?难道基督的丰盛是事先让仇敌占领的吗?

争战,赶出仇敌 –安息的前提

在 神的话中有关迦南地所最强调的,是说迦南是 神的安息。

但这安息是争战得胜后的安息。

神的安息,如果只看创世纪2:2 的话,好像只和创造有关,和争战没有关系。「到第七日,神造物的工已经完毕,就在第七日歇了他一切的工,安息了。」[……]

Read more 点击这里阅读全文

Blessed is the man…这人有福

圣经诗篇是这样开头的:“Blessed is the man…这人有福。。。”

「不从恶人的计谋,不站罪人的道路,不坐亵慢人的座位, 惟喜爱耶和华的律法,昼夜思想,这人便为有福!」

由于语言习惯,诗篇第一篇的中文里 “这人便为有福” 在句子后面。但原文和英文译本,都是 “ אַ֥שְֽׁרֵי־הָאִ֗ישׁ ‘esher ‘ı̂ysh Blessed is the man…(这人有福。。。)” 开头的。

这里有一件极重要的事,常常如果我们不经意的话会错过,我们会以为,诗篇第一章是 神的一个要求,要人做对的事,如果做到的话,就赐福给这人作为奖赏。这个理解作为一种行为[……]

Read more 点击这里阅读全文

蒙头

哥林多前书第十一章论到女人蒙头的事,常常引起争议。 有人说姊妹们在聚会时蒙头是必须的,有人则说蒙头是不对的。当然也有介于这两种极端观点之间的许多看法。

「我愿意你们知道,基督是各人(原文:各个男人)的头;男人是女人的头;神是基督的头。 凡男人祷告或是讲道(或作:说预言;下同),若蒙著头,就羞辱自己的头。凡女人祷告或是讲道,若不蒙著头,就羞辱自己的头,因为这就如同剃了头发一样。女人若不蒙著头,就该剪了头发;女人若以剪发、剃发为羞愧,就该蒙著头。 男人本不该蒙著头,因为他是神的形像和荣耀;但女人是男人的荣耀。」林前 11:3-7 .

「但女人有长头发,乃是她的荣耀,因为这头发是给她作盖头的。」 林前 11:15:

人对林前11章中所提到的女人蒙头,一般都是围绕着 “顺服权柄” 这件事来的。人心中的不平,也是与这个有关。在许多人的心中其实暗藏着一个感觉,好像女人一定是因为有什么“见不得 神的事”,至少是相比男人来讲的某种短缺,才需要蒙头的。 即使出自顺服的态度来接受蒙头的教训,也还是暗藏着这个感觉。

我们必须承认,我们人是非常自义、自我中心的。每当论到 神的话中有关人顺服的要求,尤其是对男人女人有不同要求时,我们会马上自动地甚至毫无知觉地站在自己的位置来看,而不是以 神儿女的身份,从 神的角度来看。

但蒙头,不是一个简单的顺服的问题,而是一个见证和荣耀的问题。

[……]

Read more 点击这里阅读全文

自由

我们常常不知不觉从罪人的角度自我中心地来定义 “自由”。但 神的话中的自由,却是针对于罪的捆绑定义的。从罪的捆绑得释放,就得了自由,否则就没有自由。圣经中的自由,是以 神为中心。神要拯救人,从罪的捆绑中得释放,得自由。

最近和这边聚会的弟兄姊妹交通到基督徒的 “自由”。 读到 “凡事都可行,但不都有益处” (林前十章23节),和 “弟兄们,你们蒙召是要得自由,只是不可将你们的自由当作放纵情欲的机会” (加拉太书五章13节),就有弟兄姊妹说,看来 神给我们的自由是有条件有限的。

这种说法表面上像是对的,但其背后却常隐藏着一种对 神的误解,来源于人往往是从罪人的角度,自我中心地来定义[……]

Read more 点击这里阅读全文

可办交涉的主 The Negotiable Lord

今天参加一个朋友父亲的悼别会。去前不知道,但这是一个笼罩在佛教仪式和气氛中的悼别会。感谢主,我里面的灵没有受到大的搅扰。我其间思想了一下离世的老人的一生,也为所有在场的人,还有我自己的父亲默祷。 看到请来的法师们作法,熟练而习惯的进行着一整套程序,念着连续不住的颂文,我虽然听不懂里边几个字,但却明白这一切里面的两个事实:

首先这是一个法场,有一个场面上的前提,即给你(到会者)提供的是一个被前提性地设定为超越的能力和气场,你不需要懂,不需要对话,不必也不能对其中的实质内容 “交涉” 或 “谈判”,只需要接受。

也就是说,所有事都是不可交涉的。唯一重要的是对一种权威的感觉; 而真理是一[……]

Read more 点击这里阅读全文

子曰:“志于道。。。”

偶尔读到论语中孔子的一句话,有些感想。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孔子的话很有意思。

“志” 在于一个人的意念、思想、理想或志向,这个是在一个 “道” 的高定位;

“据” 是向内,为所得或据有,这个在于“德”,即人的实际操守品行,人若无德,则无所得,不具有任何真正属于自己的;

“依” 则是向外,是有所可靠的,在乎于仁爱,若没有仁爱,则即使是有志向,有德之人,也靠不住(或无所靠);

“游” 在媒体(原意指水)中推动,在于 “技艺”,人若无技能,则无法推动身边的 “水”,即这个周边的世界,而只会沉溺。

按照孔子的标准,今天能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的人[……]

Read more 点击这里阅读全文

婚姻

新约圣经里,谈到婚姻和夫妻关系最多的,要算哥林多前书7章和以弗所书5章。如果仔细对照这两章圣经对婚姻的论述,应该会感到其间有着很大的反差。哥林多前书7章中,使徒保罗对婚姻的态度,似乎有一种“姑且认可” 的态度 (结婚不算做错事,但并不是上好的选择);而以弗所书5章中,同样是使徒保罗,却把婚姻提到属天的境界,预表基督和教会的“极大奥秘”。[……]

Read more 点击这里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