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甸是在士师时代一个很重要的士师。他的重要还不仅仅是因为他拯救以色列的作为,更在于士师记里所记载的士师中,基甸是第一个被圣经详细记载了他和 神之间的个人互动。神借着这个互动表明了基甸作为一个神所拣选的士师在耶和华面前的信心。
在士师记第8章27节以前,读经会感觉到基甸几乎是一个完全人。[……]
基甸是在士师时代一个很重要的士师。他的重要还不仅仅是因为他拯救以色列的作为,更在于士师记里所记载的士师中,基甸是第一个被圣经详细记载了他和 神之间的个人互动。神借着这个互动表明了基甸作为一个神所拣选的士师在耶和华面前的信心。
在士师记第8章27节以前,读经会感觉到基甸几乎是一个完全人。[……]
按照小组读经计划,碰巧把士师记和马太福音合在一起读,形成一个有意思的对照。
士师记是 “年轻“ 的以色列,在应许之地,早年的历史。约书亚之后,以色列人的软弱和失败如果用一个词来描述的话,就是:拜偶像。这是约书亚临走之前反复叮嘱,用最严厉的话警告他们不要做的事,他们还是落在了那个罪恶里边[……]
英文中有一个词 conscience,中文的对应词是 “良知” 或 “良心”。如果你要是查一般字典的话,中英文里这两个词其世俗概念的定义基本上是一致的。
但是一个读经的人,对神的话比较熟悉的人,会意识到中文里边 “良心” 这个概念和 神的话里边的概念是有所区别的。而英文则由于受到圣经的影响,其[……]
If you are holding something to yourself, not necessarily something that’s bad, but could be something that feels good, an honor, a treasure, a right,[……]
最近读到一篇文章,题目为 “海外中国人无法融入主流社会的根本原因”。文中列举许多西方文化的优点,尤其是价值观的优势,包括婚姻观、子女观、财富观、人际观等,以及中国文化的一些缺点,讲的都很有道理。
但即使这样一篇不错的文章,其角度也都只是一个从中国人好奇的眼光看外国人,甚至带一点 “崇洋[……]
「所以我告诉你们,不要为生命忧虑吃什麽,喝什麽;为身体忧虑穿什麽。生命不胜於饮食吗?身体不胜於衣裳吗?」马太福音 6:25。
在字面和上下文中,这都是指着我们肉身的生命(包括身体和魂生命)来讲的。但在一次交通里,有弟兄把同样的原则也使用于我们属灵的生命。
再读到马太福音第[……]
“从那时候,耶稣就传起道来,说:「天国近了,你们应当悔改!」” 马太福音 4:17。
耶稣出来传道,所讲的第一句话。这句话中,有两个关键词,一是 “天国”, 二是 “悔改”。虽然悔改是非常的至关重要,但是悔改的前提是因为 “天国”。
如果没有天国以及天国已经近了的实际,人[……]
约书亚记第十五章。犹大族人得了耶路撒冷,但却不能把住耶路撒冷的耶布斯人赶出去。(约书亚记15:63)。
直到几百年以后,大卫作王,才把住在耶路撒冷的耶布斯人赶出去。
对今天新约时代的圣徒,也是同一个道理。我们实际得到的总是比主分给我们的要少,并且所亏缺的可能是非常至关重要[……]
Reading of an article by a young writer, “Anything But Christian: Why Millennials Leave the Church” left me in pain.
One can easily call such Mill[……]
约书亚书第九章。这里发生了基遍的错误。以色列人上了基遍人的当,与他们立约。
以色列人一方面并不求问耶和华,在另一方面却以耶和华 神的名起誓与基遍人立约。
要知道这里说的还不是以色列人假惺惺的打着 神的名义去做坏事。这并不是那种邪恶的情况。这里,以色列人以 神的名义起誓是出自内心的,但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