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法所不能的

路得记第四章。按照犹太人的律法,在至亲中赎回,是按照亲情关系的距离顺序排的。在波阿斯前面还有另一位。

这里,波阿斯所做的一切都是按照律法的标准所做的,并且远超过律法的要求。波阿斯代表着恩典和救赎。但我们看见,恩典的救赎,不是绕过律法,而是完全满足律法的要求,并且完全光明正大,整个的过程都是在城门前,由城中众长老见证所完成的。

人靠着耶稣基督得救,不是投机取巧,而是靠着恩典的大能成全一切。

但要赎回拿俄米家中的基业,出手的人不仅得有能力支付那块地的价, 他的心胸中还必须得有足够的恩典容得下路得,因为她的名字现在是 “那死人的妻,(不洁净的)摩雅女子”。也就是说,由于路得的出生和[……]

Read more 点击这里阅读全文

马可福音第五章读经笔记 – 途中的救主

马可福音目录      上一章       下一章

这里,救主到海那边,到人群中,带着能力和恩典。人对救主各种各样的反应,代表着今天地上人生命各种不同的光景。

主在格拉森从一个人身上赶出污鬼。主一下船就碰见这人,迎面前来。

这里, 注意 “他远远的看见耶稣,就跑过去拜他” ,但当他见到耶稣时,开口说话的并不是他自己,而是那污鬼。 不清楚这人是靠自己里面一点的信心主动来找耶稣求救,或是他根本早已无此能力,完全是因为主耶稣的大怜悯,让他在这里遇到主。

但是这人得的释放不小,他显然也明白他得的是大怜悯,出自非常的能力。

可怜的人,看到他,你会[……]

Read more 点击这里阅读全文

马可福音第四章读经笔记

马可福音目录      上一章       下一章

撒种的比喻

这里是人人都熟悉的撒种的比喻。虽然当时门徒需要主耶稣给他们解释才能明白比喻的含义,但是这里的直接意义对我们来讲是显而易见的。

然而,这里开始显明主的服事真正的特性:不只是为了当时的听众,而且是连接整个犹太人的历史,并且延续到之后很长的时间,直到主回来。

“人子啊,你要向以色列家出谜语,设比喻。” 以西结书 17:2。

自从亚当犯罪之后,神和人之间直接沟通的管道已经失去。神屈就人的局限,另设一个维度,就是比喻的维度,不超越人的语言和理解力,但应用抽象的方式从人的思维空间中提取比较共同也比较固定不变的要素,来陈述真理,好让人[……]

Read more 点击这里阅读全文

因为认识,所以相信

路得记三章18节: “婆婆说:女儿啊,你只管安坐等候,看这事怎样成就,因为那人今日不办成这事必不休息。”

这是路得在波阿斯脚前求他以至亲身份用衣襟遮盖她(赎她,收纳她)后,她婆婆拿俄米对她说的一句话。这是何等美好的言辞。

拿俄米认识波阿斯,知道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可能拿俄米当初全家离开迦南到摩押地逃荒的之前,早就认识波阿斯,知道他的为人。

真信心不是盲目的信,而是建立在对主的为人和性情的认识上。这个知识是真知识,是今天这世界上最稀罕的知识。

马可福音第4章。门徒们和主耶稣一起在船上遇见了风暴。门徒们小信的反应。如果他们中当时有一个人像拿俄米那样,能够有这样的信心说出拿俄[……]

Read more 点击这里阅读全文

使徒的道别

使徒行传20章。使徒保罗因圣灵的催促,明知有捆锁和患难将要临到他,但仍然定意要在五旬节之前赶到耶路撒冷。他不以自己性命为念。路上经过亚细亚各地,他与当地圣徒相聚。

其中保罗和以弗所长老们道别的场景,催人泪下,也让人不能不对 神的恩典和智慧低头敬拜。

读这里,常常会只注意保罗的行事为人和榜样 (这无疑是极值得我们注意和学习的),却忽视这里所发生之事的历史性,以及基督的灵深深的用意。

保罗是基督派给外邦人的使徒,某种意义上是外邦人唯一的使徒。不是说其他使徒和外邦人无关,因为实际上使徒们包括彼得和约翰都将他们的心血倾倒给亚细亚的众教会,但是从差派的角度,保罗是基督专门派给外邦人的[……]

Read more 点击这里阅读全文

表明主的死

在主的桌子前,我们纪念主,是为了表明主的死。

今天,除了基督的教会,谁能够表明主的死呢?

在旧约时,整个会幕和祭司体制,都在表明主的死,但那个表明只是在预表上,是隐藏的,并不在人普遍的生活和情感里。在以色列万众中,唯有大卫代表以色列的余数最清楚表明了主的死。

“我的神,我的神!为什麽离弃我?” 诗篇 22:1

“因为急难临近了,没有人帮助我。有许多公牛围绕我,巴珊大力的公牛四面困住我。他们向我张口,好像抓撕吼叫的狮子。我如水被倒出来;我的骨头都脱了节;我心在我里面如蜡融化。我的精力枯乾,如同瓦片;我的舌头贴在我牙床上。你将我安置在死地的尘[……]

Read more 点击这里阅读全文

耶稣死后

耶稣被钉十字架,死后,各种人都按照自身的本性对此事件有反应和行动。这些反应和行动画出一副这世界的形状,揭示出其各个层面和维度的属性。这是一面面的镜子,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来与此对照,好让我们看清这个世界和我们自己。

犹大

耶稣被钉十字架之后,出卖他的犹大后悔就上吊自尽了.

后悔和悔改,在圣经里面是两个不同的词。后悔并不能救人,只是在自己的黑暗里边的一种自我否定。

悔改却是回头,转向光明。

我们常常以为,“悔改“ 只不过是我们自己的一个单向的动作,是一个人应该做的,是义务,由着人来做,人什么时候都可以悔改。

就着人[……]

Read more 点击这里阅读全文

审判

马太福音26章。主耶稣被卖上十字架之前在地上最后的夜晚。

面对死,主耶稣自己说,时候到了,子荣耀父的时候到了。(主知道将要发生什么事,并且清楚这一切意味着什么。)

对于主的死:

门徒们说 “你绝不能死” (但他们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代表宗教的大祭司和同伙说,”他是该死的” (因为他们嫉妒的心清楚知道主和他们水火不容)。

代表政治的比拉多说,”他不该死,但还是不得不死” (因为政治并不在乎真理,只在乎权衡游戏)。

代表人性的群众喊着说,”钉他十字架,钉他十字架” (他们不需要任何理由,就是恨他,要他死,这就是被激动的人性)。

三个法庭,宗教法庭,政治[……]

Read more 点击这里阅读全文

偶像化的敬拜

在士师记十八章这里,看见以色列属灵的败坏进一步恶化深化。他们从认识并敬拜真 神开始,离开,先拜别的偶像,拜别的神,然后又回过来,把耶和华本身所赐的敬拜 (祭司体系) 也偶像化。这比直接拜别神的偶像还要败坏。

这是但支派所做的事。在圣经启示录里边,最后以色列十二支派中,但支派被除名,与但支派的这种极端堕落有关。

我们所认识的 神是真神,是灵,祂要我们的敬拜在灵里也在真理里。离开了灵和真理,即使是打着耶和华的名义,神不仅不认,而且在眼中视为极大的败坏和污秽。

[……]

Read more 点击这里阅读全文

天国的比喻

马太福音25章。这里有三个比喻关于天国和主耶稣最后回来。要注意到这三个比喻分别是讲给童女、仆人和万民的。这里边没有提到教会整体(新郎的新妇),而是:

(1)个人的生命状态 (童女)

(2)责任和忠心 (仆人)

(3)向着福音的良知 (万民)。

这是从不同的侧面以及不同的层次来讲的,但是每一个都和我们每个人有关。一个人可以既有童女的份,也有仆人的份,也有万民的份。

童女

童女,和其他比喻里边所说的新郎的朋友(约翰福音3:29;路加福音5:34),都属于同一个层面,虽然意义略微不同。童女是站在新娘这边等待新郎的,而[……]

Read more 点击这里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