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百可 (T. Austin-Sparks) 弟兄在《人是什么?》一书中交通到,宗教化的东西是人的魂为了满足自己而做的发明(其实是从撒旦那里来的),是属魂的,不仅不是属灵的,而且是属灵生命的敌人。
弟兄强调一个极重要的真理,即人所发明的宗教,有些感觉起来很厉害(如禁欲主义 Asceticism),[……]
史百可 (T. Austin-Sparks) 弟兄在《人是什么?》一书中交通到,宗教化的东西是人的魂为了满足自己而做的发明(其实是从撒旦那里来的),是属魂的,不仅不是属灵的,而且是属灵生命的敌人。
弟兄强调一个极重要的真理,即人所发明的宗教,有些感觉起来很厉害(如禁欲主义 Asceticism),[……]
Brother T. Austin-Sparks once said: “…’The Christian Faith’ embraced as a religion, a philosophy, or as a system of truth and a moral or ethical doctrine, may carry the temporary stimulus of a great ideal; but this will not result in the regeneration of the life, or the new birth of the spirit.”
Brother describes religion as soul’s self-satisfaction, either in the form of asceticism or aestheticism, but Satan’s best deception.
In this world which has abundant religion but rarely has true faith, the words of our brother demand us to take heed.
What I’ve learned is that distinguishing true faith and religion is necessary (as brother Sparks did here), but a mere theoretical distinction itself doesn’t solve the problem.[……]
过去这个主日的擘饼聚会,对我很特别。我觉得主实在是借着擘饼聚会服事了我。我几乎感到主是专门给我说话。从一位亲爱姊妹点了“愿你为大” 那首诗歌起,连续几位弟兄姊妹的祷告和几首诗歌,顺序和内容都和往常有极大不同。我很长时间没有在这里的聚会中这么强烈感到我们擘饼聚会与主同坐席的实际了。弟兄姊妹真的在爱主![……]
在耶稣基督的恩典被显明之前,人心靠什么被鉴别? 犹太人靠律法,外邦人靠良心。人的良心里所写的律法,其实是 神的律法一个不完全的影子。
但无论是良心还是律法,没有一个是人可以靠着得救的。
神用保罗来见证此事。就着人凭自己努力守律法,保罗是楷模中的楷模。但那些依靠律法的人,不要说那些根本就没有诚意的假冒伪善者,就是像保罗这样竭力守律法的人,也被福音弃绝了(除非他们像保罗那样悔改)。
当福音从耶路撒冷开始后,整个犹太教系统和其当权阶级很快完全站在了 神的对立面。考虑到犹太教是地上唯一传承 神的律法的宗教,这是何等可悲!
神藉着犹太教对福音的反应,像一个“pH值试剂”一样,显明了 神的福音和犹太教的不匹配和必然的决裂。
许多人以为那场决裂是不幸的分裂,但实际上是圣灵特意的工作,为了表明 神在耶稣基督里全新的立场。
福音绝没有一点和犹太教妥协的意思,因为越靠律法,就越贬低基督的恩典。
“靠律法” 和 “行律法” 不是一回事。行律法可能是可嘉的努力,只是靠着人不会成功;但靠律法则是 神恩典的敌对。[……]
一个姊妹对服事算不算数有些疑问。她的疑问,是因为她过去常听到这样的教导,“若不明白神永远的旨意,服事不算数。”
一个人的服事算不算数,是主自己说了算,不是我们说了算。有些看起来很属灵的说法,给人自己作为励志箴言也许是很好的,但如果当成律法加在别人身上,可就有祸了。
但 “若不明白神永远的旨意,服事不算数” 这个说法本身也很可疑,把 “服事 神永远的旨意” 和 “明白 神永远的旨意” 混为一谈,就像把 “看见头” 和 “明白头全部意思(获得教会蓝图)” 混为一谈一样。
一个重生得救的人不可能一点都不明白 神的旨意;但反过来,也不会有一个人可以说他完全明白 神的旨意。明白 神的旨意,尤其是 神永远的旨意,是可追求的。至于主让我到底明白多少,是主的事;而至于主让别人明白多少,就更不是我可以管的了(可以在爱心中关心,但不可以管)。[……]
伯大尼是靠近耶路撒冷的一个村子。那里有一个家,拉撒路,马大和玛利亚。他们和主有一个特别亲爱的关系,他们的故事我们都熟悉。那里成了主耶稣最爱去的地方。主去耶路撒冷时,常常不住在城里,却会到伯大尼。
一个像伯大尼的聚会,是一个合主心意的聚会。
然而当我们刻意想成为伯大尼时,却有可能不小心会落入一种相反的情景。
如果我们一味地强调某种规范,某种样式,某种 “我们之不同”, 甚至几乎是享受地强调 “别人之失落”,我们不是邀请主来,而是把主拒之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