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可福音第六章读经笔记

马可福音目录      上一章       下一章

耶稣回到自己家乡,到了会堂,就打开圣经教导众人 神的话。

众人都惊呆了。因为他们不相信,也拒绝相信。

他们不信的程度是如此之深,以至于耶稣在他们中间无法行神迹,这让耶稣也稀奇。

读经的人常常为耶稣的反应感到疑惑。主岂能稀奇或诧异呢?他岂非预知万事吗?

这里,众人对耶稣的反应,和耶稣对众人的反应,在原文中是两个不同的词。中文和合本用了 “众人甚稀奇” 和 “耶稣也诧异”,很可能是为了显得人对耶稣应该恭敬点,但其实原文的意思中,众人的态度是一种不服气、蔑视的反应;而主却是一种单纯的稀奇。

当人和创造他的主相遇的时候,各自的感觉竟然如此!这是何等样奇怪的事。但更奇怪的是,人以审判的藐视的眼光看主,而道成肉身的主却反以单纯询问的眼光看人。

如果你不觉得这幅图画的情景很不对,太颠倒,那很可能是因为你没意识到这意味着什么。

这是道成肉身的 神,不是来审判的,是来拯救的。他来到世上遇到人的时候,一切都是颠倒的。一切拨乱反正的责任都将在他独自的肩上。(但将来到了最后审判的那日,再也不会颠倒,只是那时人连显出轻蔑的可能和机会都没有,也没有反悔的余地。)

当我们看耶稣在地上行走,行神迹传福音,我们一方面要知道,他本是 神,但另一方面要知道,他是人子,他是肉身来在地上,他取了人子的形象,是 神的仆人。因此他所做的和他能做的,全都出自 神的意思。

父要做的,子才做;父不要做的,子就不做,也不能做。(见约翰福音5:19。)

在这里,父神的旨意,是不再向着这些刚硬不信的人启示祂的自己,因为 神工作的计划和方向不在这里。主耶稣对这些人的稀奇,是因为他看到人的不信竟然到如此地步,以至于父神会做这样的决定。

因此耶稣跟随圣灵,离开自己家乡,把福音带到外地。

能不能行神迹,在 神眼里绝不是祂的儿子(耶稣)在地上时有无能力的问题,而是有关 神旨意的问题。我们必须学会以 神的眼光来看一切事。

有些人看神迹像是看热闹,有些人看神迹则觉得他和世界站在一边,像“考官”,考验耶稣,看他有没有行神迹的能力。

但也有些人则带着感恩的心看神迹,看见怜悯的 神帮助软弱可怜的人。

然而即使上面后一种看法,虽然有善意,也都不是主耶稣在地上行神迹的真正原因。

神迹是一个兆头 (sign),是一个启示 (revelation),是 神用来向人启示祂是谁。

那看见神迹就相信那行神迹的是谁的人有福了。

但那因为不信而导致 神不再向他们启示自己的人有祸了。

然而,神的旨意有一个更宽广的目的。家乡人的不信带来的却是福音在外乡的广传。同样,后来犹太人的不信带来的却是无数外邦人得救。这正是 神的旨意。当 神按照祂的旨意,要让福音广传的时候,没有什么力量可以阻止。希律王下毒手杀害施洗约翰,不仅没有阻止福音,而且实际上导致福音更加广传,更大的神迹被显出来。

被弃绝的先知

在这一章里,主以先知的身份做仆人这个层面被展现出来。先知代表 神来到人面前,不仅带着 神给人的信息,本身也成为一个对人的道德性检验(a moral test) 。先知是该被人尊敬的,但在本地、亲属、本家却是例外,因为人眼目中和心目中的熟悉,带着深深的肉体的遮蔽和偏见。

主肉身在地上的使命,是向着以色列人传福音。他来要为全世界的人做成福音,但他肉身并不是向全世界的人福音。他将要在完成救恩升天之后差派他的教会向外邦人传福音。但眼下,他的眼光投向以色列。

在家乡被弃绝,暗示和象征着他在地上全部服事的特征。他到自己的地方来,自己的人倒不接待他(约翰福音 1:11)。

他的以色列要弃绝他。他不仅清楚知道这个,他也要借着这些经历让他的门徒知道。于是门徒们先跟随他一起来到家乡,和他一同遭受被弃绝的羞辱(谁说只要跟随主就是一路成功顺风呢?),并且之后他们要两个两个被差派出去。

他们被派出去是做福音的使者,这一点是没有争议的。他们从门徒变成了使徒。但是这里另有一个带着历史背景的特点,却常常被我们忽视:既他们被派出去,是以先知的身份到雅各家,传最后的福音。

他们跟随主在拿撒勒的经历和遭遇,以及听见主把自己放在先知的位置(这对主来讲是一个何等被降低谦卑的位置),这都是在预备他们。

先知的特点,一是他们身上一无所有,让人看见后知道他们除了神所交托的信息和权柄之外,一无所有。二是他们常被弃绝。

因此他们的信息带着最后的审判性。对以色列来讲,这是最后一次机会。并非那一天就是最后一次传福音,而是说那个福音对以色列人来讲,带着最后的福音的属性。这信息带着严重的警告。对拒绝这个信息的人,使徒们将成为他们的罪的见证人。

在这里我们既要看见福音一般性的原则,但也要看见在这些事上的历史性。一般性的原则是,弃绝福音使者和福音的人,就是弃绝福音的主,因为他们不仅是主差派去的,并且代表着主所赐的权柄。但其历史性,是指这里是针对犹太人的。在那个特殊的场景下,主耶稣让他的门徒都以先知的身份传福音。因此他们的行为、判断以及忍耐,都带着先知的特点,包括审判。

但今天是外邦人的时代,福音的时代和恩典的时代。主派去传福音的人,既有先知,也有祭司,也有君王,个人的性情不同,恩赐不同,做法也会不同。先知带着启示和审判,祭司则带着恩典和耐心,而君王却能在做仆人的时候把主耶稣的权柄和荣耀显现出来。如果一个人身上三样美好的恩赐都有,堪称佳美,但我们却不可以看到有人传福音与自己推崇的方式不同,就轻易判断人。愿我们都谦卑跟随圣灵,在祂手中成为合用的器皿。

施洗约翰之死

马可福音第6章详细记载了施洗约翰被杀的过程。读经的人都会被这件事的残忍震惊,但更让人不能接受的是,他的死似乎毫无价值。

然而产生这种感觉,是因为我们只是在血气里反应,并没有体会圣灵在 神的先知身上深深的用意。

首先,施洗约翰是主耶稣的先驱。他来的目的就是为了给主耶稣开路。若不是为了这个目的,他就不会来到这地上。从这个角度看,在死前他的任务已经完成了。他是从天上来的,神即没有意思让他继续留在地上,他就要离开这地回到天家。对地上的人,多活一天是有幸,死是不幸,但对那从天上来的,他在地上的使命完成后,回去就是一个荣耀的结局。

因此约翰之死本身并不是问题,唯一的问题是他以什么样的方式死。

神给约翰所安排的死,是以最直接、最惊人的方式向着以色列的良心显明他们当时的王是什么样的人,他们真正的王是谁。

当时希律做在以色列的王位上。希律家成为以色列的王室,是从这个希律的父亲开始的。老希律在人眼中是极为杰出的人物,政治、军事、宗教、文化样样娴熟,既通过承诺扩建圣殿得了以色列人的支持,又通过有效的镇压和治安得到了罗马帝国的支持。于是,这个甚至连以色列人血统都没有的人,就成了以色列的王。

明白圣经的人都知道,神所立的以色列王室是大卫的家。其他的都是不合法的。

但是大卫的家在哪里呢?以色列人放眼看去,只看见坐在王位上的希律。

这是一位什么样的王呢?他傲慢残忍的性情被他对犹太教浓厚宗教的情节掩盖了。希律对犹太教的兴趣并不完全是假装的。他对圣洁和公义有一个基本的概念,因此他敬仰施洗约翰,甚至喜欢听他的话,并且愿意照着行。

但他这一切的兴趣和行为并不在生命里。他所代表的仅仅是一种宗教的情结。即便是他并不故意伪装的那部分,也都只是出自肉体,并没有生命,更何况他在人前故意表现的部分,更是虚假。这一切都逃不过约翰的眼睛。

让我们重新回想约翰来到地上的目的,也记得约翰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我必衰微,他(耶稣)必增加。希律推崇施洗约翰,但却鄙视耶稣。如此,在希律眼中,也在众人眼中,谁在增加,谁在减少呢? 

约翰的死,用最激烈,最骇人听闻,最震惊的方式,将希律这位假王里面的真实光景曝露在以色列人眼前,直刺入以色列人的良心之中,好让那些醒悟的人的心转向他们真正的君王,大卫的儿子,耶稣基督。

希律砍了约翰的头。但实际上,在觉醒的以色列人的良心之中,约翰砍了希律的头。希律不是崇尚犹太教的公义和敬虔,并且推崇犹太人最大的先知约翰吗? 但神赐给以色列人最大的先知施洗约翰的头,在他心里还不如一个女人跳的一段舞有价值。

人用什么样的尺子(容器)来量,神也用什么样的尺子来量他。人以为在得意地施行自己的权力和意志,实际上是 神借这他的环境和其所作所为在测量他、显露他。若人的本质是邪恶的,除了审判还能有什么别的结局呢?

约翰现在可以满意的离开这地,因为他那句话 “我必衰微,他必增加”, 神让他真正做到了,并且做到了超乎人想象的程度。

最后的这一步,并不是他主动走的,是 神把他放到了那样的地步。神仆人的最终境界,并不是以自己的志气为标志,而是以自己完全的顺服为标志。

最大的先知施洗约翰死了,他的门徒就散了。但是在这之后,主耶稣上了十字架死了,他的门徒反倒站起来向全世界传他复活的福音。这也在反面见证我们所信的这位主耶稣,也是施洗约翰所信的主耶稣,是谁。

五饼二鱼,五千人吃饱

之后我们就看见,耶稣在旷野让五千人吃饱。这正是 神所应许的君王所显的能力、慈爱和荣耀。

这是何等样惊人又动人的一幕。

首先,一个没有信心的人来读这一段经文,看到主耶稣所行的神迹,心里会说,这是何等的不可置信,他竟然能够用五饼二鱼喂饱五千人,之后还有剩余。但是对于一个认识耶稣是谁的人,读这段经文,如果心里有一点惊奇的话,只是会问,他既是创造的主,可以无中生有,喂饱五千人为什么还需要五饼二鱼呢?

但这正是主耶稣做事的方式。他来到地上并不是为了表现自己。他喂饱众人,是因为他对众人的同情和怜悯,同时他既然要做这件事,他就要让这件事成为众人增加信心的机会。因为他来到地上,不是为了让人吃饱肚子,而是为了让人得生命,并且得到更丰盛 (约翰福音10:10)。他完全可以无中生有,创造一切,但他却要从人在信心里能够奉献出来的那一点点开始。这是信心的道路,也是服事的原则。

然后,再看到这井井有条有秩序的一幕,我们的心岂能不被打动!你曾看见过救济灾民的场景吗?救济的食物到了,人们为了得到食物,一拥而上,不顾他人,彼此拥挤,甚至践踏。你如果觉得那只是一种特殊情景,那只是因为你并没有看清楚这个世界当前实际的本象。今天这个世界,人们争先恐后,彼此挤压,尔虞我诈, 拼命抢夺,上窜下跳,岂不正就是这样一种情景吗?这是地上所发生的,因为地上的事其本质就是如此,因为这是他们的王,这世界的王的性情。

但是天上的君王来了,带来一个新秩序。那日在山上的秩序,是一副图画,描绘出天国的秩序,何等平安喜乐。

晚上,船在海中

门徒们刚刚经历了亲眼看见主让五千人吃饱的神迹,何等喜乐,何等样的山上的经历,但随即主耶稣就催门徒上了船。主却不与他们同船。

夜里,门徒因风不顺,摇橹甚苦(马可福音6:45-53)。

上一次,他们也遇到风浪(马可福音4:37-38),但是主至少是在船上的(虽然他睡着了),并且那是在白天。那一次他们惊慌,但是惊慌只有片刻,因为他们随即叫醒了主,一切就都平静了。

但是这一次,主不在船上。

这是夜里四更天,并且摇橹甚苦的经历。此时他们是否疑惑甚至埋怨主为何不和他们一同在船上呢?连上次主在船上,他们都抱怨主不管他们了,何况这次,主根本都不在船上。也许他们这次和主离得远,反倒完全没有指望,所以也就不抱怨了。

他们看不见主,所以也就会以为主也看不见他们。但是这一切都在主的眼里。“因风不顺,摇橹甚苦”,这并不是他们自己单独的感觉,而是主看见的。见马可福音6:48,留意那里的 “看见” 二字。主当时独自在岸上。到了四更天,他们的船离开岸已经很长时间了,所以他们早就离开了人的视线。他们看不见主,主却看得见他们。

主随后来到,为的是救援他们,但是他并没有忽然出现在船上,也没有从他们上头飞过,而是在海面上走,并且似乎不理他们,而是要走过他们。用心良苦的主,这一切都是为了特意训练门徒。

门徒原本已经在艰难之中,现在他们身边又出现了一个吓人的现象,这现象似乎与他们的当前经历无关,不仅帮不了他们,反倒让他们因为无法解释而更加害怕。于是他们就在惊慌中喊叫。

这是何等样的一幅信心的图画。不仅从我们每个个人在信心中经历主的图画是这样,而且整个教会今天在地上在信心中等待主回来也是同样的图画。

今天,当我们在艰难之中,我们能否分辨我们所在的环境和主自己的显现呢?主的出现常常是超乎人想象,不仅会显得与我们当前所处的难处没有直接关系,更没有益处,反倒让我们更加恐惧。但就在我们惊慌喊叫的时候,主回答说,你们放心,是我,不要怕。

福音书里没有说他们当时喊叫什么, 但他们很可能并不是在呼求主。恩典的主,此时他的回答并不是对门徒祷告的答应,而是完全在怜悯之中的救援。

在马太福音14章那里,对同样这件事记载了另一个细节,就是门徒彼得听到主耶稣的声音,就回答说,主,如果是你,请叫我从水面上走到你那里去(马太福音14:28)。哦,彼得啊,要感谢你。你代表惊慌失措无助的门徒之中还尚存的信心。那天,虽然彼得因为缺乏信心,环顾四周而几乎沉到水中,但是他代表的毕竟是信心对主的反应。否则的话,那一船的人和世人有何区别呢?

严格说这并不是可以夸口的信心,而只是表明门徒和主有一种认识的关系这个事实。这船上的人毕竟不是世人。世人完全不认识主,跟主没有关系。这船上的人,即使在危险之中表现的像是和世人无异,但是在本质上他们却是不同的。不是因为他们里边有什么伟大的品行而显得不同,而是因为一个客观的事实:他们认识耶稣。他们虽然当时并不完全晓得主耶稣是谁,但他们认识主耶稣,因为主耶稣选择了他们,他们跟随了主。

就在这里,圣灵藉着马可加了一个评语:“这是因为他们不明白那分饼的事,心里还是愚顽。” 马可福音6:52。

这是圣灵的话。门徒们刚刚经历了在患难中得救拔的经历,为什么圣灵要在这里加上这么一句评语呢?

首先,圣灵既然这样说,就表明主对门徒在当时的经历中有一个期望。主对我们的期望从来都是以他所供应的真实和能力为依据的,因为他绝不会期望我们即使认识他也不可能做到的事。因此,圣灵的期望,即使是用失望的语气表达,对我们也是福音,是好消息,因为圣灵启示了一个我们原本不知道是属我们的宝藏。

圣灵要我们明白主做所有这些事背后的属灵事实:经历了分饼的神迹之后,你如何知道你心里明白了呢?主到底要让你明白什么呢?如果你吃了饼,下次还是不相信主能够分饼,你自然是不明白。但即使你因为吃了饼就相信主的确能够分饼,你可能其实还是不明白。你心中的是否明白,不是靠着下一次分饼的事情来检验,而是靠着一件貌似完全不同的事来检验,就是那马上发生的:夜里四更天,在逆风中摇橹甚苦,又遇到吓人的 “鬼怪”。

你也许反问,这两个事件完全不同,似乎毫不相关,主为什么用这样的事来检验我(门徒)的信心呢?

这是因为,明白或不明白并不在于相信神迹本身,而在于借着神迹认识主耶稣是谁。只要我们认识了他是谁,我们就相信,他既可以在白天、在草地上、在一片有秩序的气氛中分饼,也可以在黑夜,在风浪的海面上、在惊恐之中,出现在我们眼前,成为我们的帮助。

圣灵说他们 “心里还是愚顽” ,不是为了责骂,而是为了让我们真正认识我们的主是谁,对我们又意味着什么。主自己是我们的福气。我们上次因为心里愚顽就遭受了失败的经历,但靠着圣灵的提醒,下次我们就可以更深进到这个福气之中。

马可福音目录      上一章       下一章

One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