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人与贪恋

今日读经,被一个希伯来语的字所吸引:חמד (Transliteration: châmad)。这个字常常在中文被翻译为 “贪”,但是并不完全达意。

这个字在圣经中第一次出现是正面含义出现的,在创世纪二章九节里,那里说到耶和华为人造了伊甸园,在园子里有树,树能悦人眼目,其中 “悦人” 就是那个词。

“耶和华 神使各样的树从土地里长出来,是悦人的景象(直译,对照和合本:”也悦人的眼目”),好作食物。” 创世纪 2:9。

但这个词在创世纪第3章再一次出现的时候,却是一个可悲的负面意境。

“于是女人见那棵树(即知识善恶树)的果子好做食物,也吸引人的眼目(直译,对照和合本 “也悦人的眼目”),且是悦人的,(因它)能使人有智慧,就摘下果子来吃了;又给她丈夫,她丈夫也吃了。”

注意在夏娃的三个心思中,每一个都是出自她自己的,和耶和华 神原来说的相悖。

首先,她见那棵树的果子 “好做食物”。这表面上似乎和 神在前面(2:9) 的话相呼应,但却是直接冲突的,因为 神的话中好作食物的树明确地不包括知识善恶树 (2:17)。

其次,她认为那树 “也吸引人的眼目”。她直接提到 “眼目“ (eyes), 即她自己主观的眼睛,而 神的话在创世纪二章九节中说的是一个客观的景象(sight or appearance),并没有直接提到 “眼目“(eyes)。中文圣经的翻译是引申的含义,不是直译。同时,夏娃用在“眼目”一起的形容词和 2:9 里 耶和华讲的话中的 ”悦人”不同,是 “被吸引住,被抓住“ 的意思。神所给的是一个让人喜悦的景象, 但在夏娃那里却成了勾住她眼目的东西。这是两种不同的关系,也是不同的结果。

但更要紧的是第三点,她心里想,那树 “是悦人的,(因它)能使人有智慧。”  原本神给的是让人身心愉快健康的一个景象和环境,但夏娃却把那个词 (חמד, châmad, 悦人)用在了让她能有智慧上。这里的 “有智慧“ 不是在真空中的一个词,而是直接和魔鬼撒旦引诱夏娃时所说的谎言挂钩,是指人要和神一样,因为撒旦暗示 神是自私的,不愿让人得着最好的,因此人必须独立,处在一个与神分离、竞争的地位,为自己的利益争取。岂不知这正是撒旦自己的位置。人从此与撒旦联合,与神隔绝了。

这个词在圣经中后来再一次出现的时候,更是一个非常严肃的负面意境。那正是在神所颁布的十诫中最后一诫:

“不可贪恋人的房屋;也不可贪恋人的妻子、仆婢、牛驴,并他一切所有的。”  出埃及记 20:17。

其中 ”贪恋“ 和创世纪中的 “悦人” 是同一个词。(注: 这个希伯来文的字是一个形容词,并不是动词。因此,十诫中神所警告的,不只是人的一个行动,其实更根本的是人的一个生命状态。 这其实更应了后来主耶稣所讲的话,人在眼睛中的贪恋就是犯了淫乱。)

为什么从起初的亚当到摩西,一个从神来的赐福变成了罪恶?

因为人的心变了。人心喜欢据有自己不该据有的。

这事说起来简单,似乎也没有什么很深的哲理,但是却说到人性最深处的事情。

另外,注意圣经里面说的是 “诫”,佛教说的是 “戒”,两者实际是不同的。戒乃刀割,诫则是人心对道(话,生命之道)的反应。

愿人心受圣灵的告诫。但亚当的子孙在肉体里无法成全律法。唯有在耶稣基督里的新生命才能够成全律法,才能不贪恋非分的人事物。